由電子從供體轉移到受體形成的電荷轉移(CT)配合物在有機半導體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。激發(fā)態(tài)CT復合物(稱為激基復合物)利用單重態(tài)和三重態(tài)激子來發(fā)光,因此可用于有機發(fā)光二極管(OLED)。然而,由于對供體和受體亞基的相對取向、電子耦合和非輻射復合通道的有限控制,當前的激基復合物發(fā)射體常常受到較低的光致發(fā)光量子效率(PLQEs)的影響。
鑒于此,蘇州大學廖良生、蔣佐權和劍橋大學Richard H. Friend、Lin-Song Cui等人使用剛性連接體來控制供體和受體亞基的間隔和相對方向,如一系列基于10-苯基-9,10-二氫吖啶和2,4,6-三苯基- 1,3,5-三嗪。
采用這些發(fā)光層之一的天藍色OLED在67 cd m-2時達到27.4%的外部量子效率(EQE),而在1,000 cd m-2的較高發(fā)光強度下只有很小的效率衰減(EQE = 24.4%)。
作為對照實驗,使用化學和結構相關但剛性較小的發(fā)射器的設備達到的EQE大大降低。這些設計規(guī)則可以轉移到其他供體/受體組合,這將允許進一步調整發(fā)射顏色和其他關鍵的光電特性。
Tang, X., et al. Highly efficient luminescence from space-confined charge-transfer emitters. Nat. Mater. (2020).
https://doi.org/10.1038/s41563-020-0710-z
主辦單位:遼寧優(yōu)選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遼ICP備2023003043號